投稿遇见很难受的事儿:审稿人死扣不放
第一轮大修。
第二轮意见反馈回来,还是大修。
三个审稿人,审稿人1和3 直接给过了,审稿人2 死扣我们目标函数的qoe模型进行了线性简化。
事实上做偏网络的人,基本全都是像我们这样进行线性简化的。
但这个审稿人2 很可能是专门做qoe模型的,他第一轮也给了这样的意见。
我们的做法就是引用了一系列论文,说明很多人都做这个简化,但他就是不认可。
当然他说的确实有道理,毕竟很多人一辈子都在研究qoe模型到底怎么建模。
就是大家的关注点不一致。在我们的论文里,qoe建模基本上是很不重要的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算法不是那种泛化的算法,只支持这种线性建模。
真的很想撤稿了,难受。
别死脑筋,按他审稿意见里给出了的提示,改成泛化算法试试看,应该能改的,否则他一轮就直接把你毙了。不用担心改了效果,至少可以放在附件里,对比一下,你只要做了,不管效果如何,都会让他觉得自己受尊重了,保住了逼脸,就给你过。
如果只是普通一区,不是正刊大子刊或PRL这种级别的,建议move on
如果你觉得他说的没道理,驳掉就是了,编辑会最终汇总审稿和答辩意见,给出最终决定。
他也没有错,只不过我们也有道理
哎,就是大家的关注点和侧重点完全不一致
我说的驳掉指的是不按照他的意见修改,而充分表达你们自己的意见,编辑会给出最终
决定的。
错了,这种时候你要按照他的思路做一些东西出来,不管对不对,可以放在discussion里面。一定得做东西,不要只是泛泛的写一段话。反驳审稿人没有意义,因为editor不懂你的论文,editor只看审稿人的意见。
审稿人说啥都是对的,改肯定要改,你argue也得在做过实验的基础上argue,不能张嘴就来,不然肯定没戏了
在楼主描述的场景中,三个审稿人两个同意接收,而只有一个审稿人有负面意见,并且
作者又对这个意见不认可,一般情况下会再送一个新的审稿人,或者由editor做决定。
你觉得不对,只不过你没有没有成功过而已,或者说你对国际期刊的审稿流程并不十分
了解。
我自己就是国际期刊的editor,还能不了解?你说的也没错,你反驳了也可能成功,但是也有可能的是,editor觉得两个给同意的审稿人是因为人情世故不好意思拒绝、或者不怎么懂,就给了过,真正懂的人给了拒稿。至于editor会听谁的意见,完全看editor自己决定了,你写一大堆文字对editor影响有限,除非editor真的懂这篇文章。所以我才说,要做点东西,在做的东西的基础上说话才容易成功,这样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
rebuttal成功的概率还是有的
你说得再做点东西
是你们学科攒点数据就能提高文章质量?
否则如果主要发现够solid,数据的意义也不太大了
没那么多废话,只要有一个审稿人negative不同意,就是拒,不惧的情况要么editor与作者熟悉有奸情,要么是烂期刊缺文章,当然也有可能是闲的蛋疼
你讲的很对。不管审稿人的意见是对还是错,都要拿出实际试验和数据说事,而不是一直在用嘴说(就是argue或explain)。有很多作者回复写一大推废话,言之无物,审稿人很烦的。回复审稿意见,观点要明确,觉得自己对,拿出数据和推理;觉得审稿人对,老实按人家说的改。也不要以为审稿人都是跟作者有仇,故意阻挠文章发表。
带着偏见对待作者的回复意见(一定要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做,无论是否是无理要求),
而且,居然说出了多数审稿人同意接收就是人情世故的话,实际上,这种带有明显主观
性情绪的判断和处事方式并不适合当编辑。
现在很多期刊为了找免费的劳动力,对编辑的水平和能力要求不加审核,也是有责任的
,看来很多期刊缺人到一定程度了
不是再攒点数据,就是按照reviewer的意思再做点东西。楼主做了一个简化的模型,reviewer说这个模型有问题。楼主就应该按照reviewer说的模型、自己的方法去做点东西,最后可以说自己的方法不适用于其他模型、只能用于线性模型。如果楼主仅仅是争论别人都是用线性模型(这个应该是早期投稿的通病,往往觉得我做的就是这个,你问的问题不相关),那还是可能被拒的
我审过一篇稿件。我就是认为作者一个做法是严重错误,不懂行的。我表示他是错的,除非他做实验证明,他反复说不用做实验,因为他确实做不了,我后来坚决不同意发。
过来几个月,他换了个杂志,结果编辑又发给我审,我正在犹豫要不要接。
感觉贵青可以换一种方式沟通。
很多比较较真(固执)的审稿人是不接受引用论文来证明正确性。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按他的建议做一份,放在SI里,然后在论文里讨论一句。
在点对点讨论里,详细说明自己论文的意义、贡献,采用现有模型的原因(有科学依据,不仅仅是引用论文),换其它模型在当前存在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感谢对方的建议,会采纳对方建议,尝试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希望未来能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