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张文宏/张颖共同通讯的论文被期刊撤稿!
2014年7月,复旦大学张颖/张文宏共同通讯在DNA AND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HBx elevates oncoprotein AEG-1 expression to promote cell migration by downregulating miR-375 and miR-136 in malignant hepatocytes”的研究论文(10.1089/dna.2014.2376),文章第一作者为赵静(Jing Zhao)博士,该研究发现,miR-375 和 miR-136具有治疗与乙肝病毒 X 蛋白 (HBx)相关的肝细胞癌 (HCC) 的潜力。
今年 8 月,这篇文章被质疑存在图片重复使用问题。一名读者联系了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赵博士,指出文章的第 2F 图 「Ctr」和 「HBx+si-1」 可能来自同一个样本。
The first author of the article, Dr. Jing Zhao, was contacted by a reader who informed the author that Fig. 2F 「Ctr」 and 「HBx+si-1」 of the article might be from the same sample. The authors checked the two images and found that it was indeed a careless mistake, i.e., the image HBx+si-1 is the same as sample 「Ctr」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record.
作者承认了这一错误,他们拍了太多的照片,文件名搞错了,所以图片也就用错了。具体而言:「我们通常在每个 Transwell 的六个不同的视野区拍照,当时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来计算不同治疗组的迁移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名称 [被] 无意中贴错了标签。这种粗心大意导致了图片的使用错误。」
Dr. Zhao stated that 「Because we generally take pictures at six different visual fields for each transwell chamber, at that time, we took many pictures to count migrating cell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and in that process, the file name [was] inadvertently mislabeled when the figure was assembled from different images. This carelessness led to misusing the Fig 2F 「Ctr」 for 「HBx+si」.
The authors then reproduced the 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 in Fig 2F and calculated the migratory cell numbers in Fig 2E;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study.
今年 9 月 27 日,作者对这处错误进行了修正,并将更新了正确图片后的手稿重新提交给期刊 DNA and Cell Biology。
而期刊评审没有认可 ,今年10月1日,期刊 DNA and Cell Biology 正式对该论文作出撤稿处理,并称「更新后的实验结果并非在原始实验时产生,这是不被允许的」。撤稿网址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full/10.1089/dna.2014.2376
方舟子今年10月9日在推特(Twitter)发文称,
我在pubpeer报告张文宏、张颖的论文“图片误用”后,他们用新图片“更正”,但编辑部认为不能用新图片作为原始数据,将这篇论文撤稿。算是我揭露抄袭王张文宏的一个小小胜利。
这如果是别人,估计都没什么水花。而且通讯作者,又不是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一般都不参与到具体的实验中,他们一般都是负责指导。搞不明白了为什么大家会对这件事有那么大的反应。曾经救过我们的人就该被这样对待吗?如果是一个不熟悉不认识的人发生了这种事情,大家还会这么激动吗?管好自己吧,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科研不易。
确实是造假了,用错了图为什么不调出原始数据进行替换更正呢?如果只是一张图被命名错了,那拿出这一组的其它视野的图替换就好了,除非他们把原始数据搞丢了。虽然最后补实验证明结论是对的,但当时造假这个行为几乎是铁板钉钉呀。
提示一下:这篇文章张文宏医生应该是实打实的第一通信作者,也就是第一责任人。因为文章中通信作者一栏,张文宏医生的名字排在张颖前面,因此张颖是第二责任人。并且在致谢栏目中,研究经费列表中并没有提到张颖主持的基金。
赵静曾在华山医院感染科有过博士后工作经历,在此期间,于 2014 年以第一作者在 DNA and Cell Biology 期刊上曾发表该论文。
今年 8 月,第一作者赵静接到一名读者信息指出,该文章 Fig.2F 的 HBx+si-1 与其中 Ctr 图片数据显示可能来自同一样本。课题组立即召集曾经在华山感染科工作过的第一作者赵静找出原始数据核实。
第一作者与期刊编辑部立即进行沟通与说明情况。作者在 8 月 19 日联系主编,将误用一张图片情况进行报告,表示可能拍照时图片较多,有几张在命名和保存时不小心发生混淆,导致 1 张图片使用中出现混淆。
第一作者同时表示,将马上用重复实验进行验证,按照论文发表勘误常规提供原始图片,勘误原图片。
期刊编辑回复称,待发回正确的图片后,将进行勘误说明。
研究团队表示,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请第一作者重复进行了实验,研究者用原先实验留存的质粒、siRNA 和细胞系,并用新的试剂对该实验进行了重复,结果与之前结论一致。
随后,作者将原始的图片和新的重复实验结果的图片一起于 8 月 25 日发给期刊主编和编辑,供对方再次评估和勘误使用。
杂志社最终选择新的重复的实验结果图片,并于 9 月 27 日在杂志官网发表勘误说明。
10 月 6 日,杂志社在杂志官网发表撤稿声明,依据 2021 年 9 月 9 日开始征求的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31 日)的 STM 工作组指南「Recommendations for handling image integrity issues」,当中指出不允许用后来重复实验的图片用于勘误原误用图片,因此决定在发表勘误说明后,再予以撤稿。
对于以上情况,作者团队表示已经再次与期刊主编和编辑进行沟通,阐明研究小组提供正确原始实验结果图片和再次重复实验的实验结果图片(新图片被编辑接受),并指出文中研究数据,包括当时的质粒、siRNA 和细胞系都做了留存,即使现在进行重复实验,文章结论仍然成立。
当前,研究团队表示,将就以上情况继续与期刊编辑部保持沟通,以确保发表论文的正确性,同时维护研究团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