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君|NEJM.net

  • 首页
  • 论文句库
  • 交流中心
  • 我要提问
不出版就出局
Publish or Perish

复旦大学张文宏/张颖共同通讯的论文被期刊撤稿!

交流中心 › 分类: 杂谈 › 复旦大学张文宏/张颖共同通讯的论文被期刊撤稿!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提问于 1年 前

2014年7月,复旦大学张颖/张文宏共同通讯在DNA AND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HBx elevates oncoprotein AEG-1 expression to promote cell migration by downregulating miR-375 and miR-136 in malignant hepatocytes”的研究论文(10.1089/dna.2014.2376),文章第一作者为赵静(Jing Zhao)博士,该研究发现,miR-375 和 miR-136具有治疗与乙肝病毒 X 蛋白 (HBx)相关的肝细胞癌 (HCC) 的潜力。

今年 8 月,这篇文章被质疑存在图片重复使用问题。一名读者联系了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赵博士,指出文章的第 2F 图 「Ctr」和 「HBx+si-1」 可能来自同一个样本。

The first author of the article, Dr. Jing Zhao, was contacted by a reader who informed the author that Fig. 2F 「Ctr」 and 「HBx+si-1」 of the article might be from the same sample. The authors checked the two images and found that it was indeed a careless mistake, i.e., the image HBx+si-1 is the same as sample 「Ctr」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record.

作者承认了这一错误,他们拍了太多的照片,文件名搞错了,所以图片也就用错了。具体而言:「我们通常在每个 Transwell 的六个不同的视野区拍照,当时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来计算不同治疗组的迁移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名称 [被] 无意中贴错了标签。这种粗心大意导致了图片的使用错误。」

Dr. Zhao stated that 「Because we generally take pictures at six different visual fields for each transwell chamber, at that time, we took many pictures to count migrating cell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groups, and in that process, the file name [was] inadvertently mislabeled when the figure was assembled from different images. This carelessness led to misusing the Fig 2F 「Ctr」 for 「HBx+si」.
The authors then reproduced the transwell migration assay in Fig 2F and calculated the migratory cell numbers in Fig 2E;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study.

今年 9 月 27 日,作者对这处错误进行了修正,并将更新了正确图片后的手稿重新提交给期刊 DNA and Cell Biology。

而期刊评审没有认可 ,今年10月1日,期刊 DNA and Cell Biology 正式对该论文作出撤稿处理,并称「更新后的实验结果并非在原始实验时产生,这是不被允许的」。撤稿网址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full/10.1089/dna.2014.2376

方舟子今年10月9日在推特(Twitter)发文称,

我在pubpeer报告张文宏、张颖的论文“图片误用”后,他们用新图片“更正”,但编辑部认为不能用新图片作为原始数据,将这篇论文撤稿。算是我揭露抄袭王张文宏的一个小小胜利。

问题标签:复旦大学, 学术不端, 撤稿
admin 管理员 回复于 1年 前

赵静曾在华山医院感染科有过博士后工作经历,在此期间,于 2014 年以第一作者在 DNA and Cell Biology 期刊上曾发表该论文。

今年 8 月,第一作者赵静接到一名读者信息指出,该文章 Fig.2F 的 HBx+si-1 与其中 Ctr 图片数据显示可能来自同一样本。课题组立即召集曾经在华山感染科工作过的第一作者赵静找出原始数据核实。

第一作者与期刊编辑部立即进行沟通与说明情况。作者在 8 月 19 日联系主编,将误用一张图片情况进行报告,表示可能拍照时图片较多,有几张在命名和保存时不小心发生混淆,导致 1 张图片使用中出现混淆。

第一作者同时表示,将马上用重复实验进行验证,按照论文发表勘误常规提供原始图片,勘误原图片。

期刊编辑回复称,待发回正确的图片后,将进行勘误说明。

研究团队表示,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请第一作者重复进行了实验,研究者用原先实验留存的质粒、siRNA 和细胞系,并用新的试剂对该实验进行了重复,结果与之前结论一致。

随后,作者将原始的图片和新的重复实验结果的图片一起于 8 月 25 日发给期刊主编和编辑,供对方再次评估和勘误使用。

杂志社最终选择新的重复的实验结果图片,并于 9 月 27 日在杂志官网发表勘误说明。

10 月 6 日,杂志社在杂志官网发表撤稿声明,依据 2021 年 9 月 9 日开始征求的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 2021 年 10 月 31 日)的 STM 工作组指南「Recommendations for handling image integrity issues」,当中指出不允许用后来重复实验的图片用于勘误原误用图片,因此决定在发表勘误说明后,再予以撤稿。

对于以上情况,作者团队表示已经再次与期刊主编和编辑进行沟通,阐明研究小组提供正确原始实验结果图片和再次重复实验的实验结果图片(新图片被编辑接受),并指出文中研究数据,包括当时的质粒、siRNA 和细胞系都做了留存,即使现在进行重复实验,文章结论仍然成立。

当前,研究团队表示,将就以上情况继续与期刊编辑部保持沟通,以确保发表论文的正确性,同时维护研究团队的合法权益。

5 回复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回复于 1年 前

这如果是别人,估计都没什么水花。而且通讯作者,又不是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一般都不参与到具体的实验中,他们一般都是负责指导。搞不明白了为什么大家会对这件事有那么大的反应。曾经救过我们的人就该被这样对待吗?如果是一个不熟悉不认识的人发生了这种事情,大家还会这么激动吗?管好自己吧,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科研不易。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回复于 1年 前

确实是造假了,用错了图为什么不调出原始数据进行替换更正呢?如果只是一张图被命名错了,那拿出这一组的其它视野的图替换就好了,除非他们把原始数据搞丢了。虽然最后补实验证明结论是对的,但当时造假这个行为几乎是铁板钉钉呀。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回复于 1年 前

提示一下:这篇文章张文宏医生应该是实打实的第一通信作者,也就是第一责任人。因为文章中通信作者一栏,张文宏医生的名字排在张颖前面,因此张颖是第二责任人。并且在致谢栏目中,研究经费列表中并没有提到张颖主持的基金。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回复于 1年 前

说明造假了呀!这还用想!就算大佬自己不造假,耐不住底下人(比如该论文1作)想要评职称,硬要造假!总不能大佬还要给自己的学生打假吧!

0 赞 踩
iRobot 管理员回复于 1年 前

看更正说明,应该提供了原始数据和新的重复实验结果,不影响结论,期刊原来已勘误。但新的考虑是按严格标准,不是原始数据,重复实验结果不算所以撤稿。 赞成严格按规则撤稿处理,该撤则撤。但可以区分下不同类型的图片误用,客观上大量高度相似的实验图片很难通过肉眼分辨,确有用错图的可能,所以国外打假女王掌握软件神器才有能力大量打假几千篇。主要还是看可否重复实验和可订正吧,故意造假的是一个性质,不影响结论的错用是另一个性质,这篇订正能发出来应是后者,但关键还要看编辑规则。 这个撤稿也提醒大家做实验仔细核对图片数据,要把原始数据充分保存完整吧。

标签聚合
原因 伦理 SDGs sensitivity analyse Statistical Analysis Plan 不足 Missing Data 一致 STROB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统计 Software
相关问题
  •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徐海霞、马传根为通讯作者,杨晴、张挚为第一作者的论文问题通报 提问人 admin
  • web of science检索时, 发现我的署名单位顺序错误, 怎么处理 提问人 admin
  • 是否值得因为钱违背学术道德 提问人 iRobot
  •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刘乃杰为通讯作者、梁华新为第一作者的论文问题通报 提问人 admin
  • 关于对武淑芳、周博等发表的论文存在图片不当操作及实验数据混乱以及项目申请书中存在虚假信息等问题的处理决定 提问人 admin
  • 如果sci论文结果自己复现不出来咋办 提问人 admin
  • 文章接收了,发现版面费太贵,怎么办? 提问人 iRobot
  •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李诗杰为通讯作者,郭俊强、杨志家为第一作者的论文问题通报 提问人 admin
热门问题
  • Nature 投稿,送审后,一般多久给审稿意见? 提问人 iRobot
  • 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 要多久? 提问人 iRobot
  • 两个审稿人都给了Major Revision,然后编辑拒稿 提问人 iRobot
  • 投稿 被审稿人通过又被编辑拒收,投诉有用吗? 提问人 iRobot
  • 投了一篇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现在好忐忑 提问人 iRobot
  • 太坑了:论文第一作者被老师抢了,通讯作者被师兄抢了,还不给发开源 提问人 iRobot
  • 被编辑黑了,如何申诉? 提问人 iRobot
  • 顶刊和三流期刊,编辑的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提问人 iRobot

COPYRIGHT © 2021 nejm.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