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己第一篇sci的经历
7.13号,收到大修稿提交三个月后***的通知,直接录用。很感谢小木虫和各位大牛们在大修期间给我的帮助。在论文大修时,我通过小木虫发了不少求助的帖子,并且得到了各位积极的帮助。当时就想,如果我文章中了,一定要写篇文章谈谈自己第一篇SCI的经历,希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我09年开始读的博,09年下半年开始这个课题,头半年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只是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东西,10年春节的时候,由于意外发现了一点东西,于是写了篇文章投了一个国外的会议,由于当时的水平太差,被拒。但是这个思路,当时觉得还很点用。而且,又看到了另外一篇文章,结合它的方法,测了些数据,重新写了篇文章,很长,差不多快二十页。这样边实验,边写文章,到10年下半年了。偶然的机会,看实验室的小导师向****投文章,当时也没想太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投出了我第一篇SCI文章,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评阅人帮我修下文章,然后再投另一个期刊。也没当回事,半年没看进度,到今年二月份,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但状态还在REVIEW,于是写了封催稿信,态度很随意。编辑动作很快,晚上就给拒了,当时还有点小郁闷,不过看了下评审意见,并不是很尖锐,第二天准备按意见修一下投另一个刊物。没想到,晚上主编又来了封信,说他们搞错了,我的评审结果应该是大修,向我道歉,并给我二个月的修改时间。
当时还不知道大修什么意思,上网上查了下(就是这时候查到小木虫的),发现大修的成功率还是挺高的。这就没得说了,好好修吧。于是,好好看了下修改意见,其他意见都好办,其中有两个问题,是对我的数据提出质疑,说我数据的异常没有讨论,而且很不好解释,刚好问到我的软肋(评阅人还是很厉害的)。于是,重新做实验室,试了各种方法。那两个月,每天早上7点多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走。天天琢磨这两个问题,琢磨了一个月,发现还是没解决,于是就通过关系找到中科院同方向的一哥们,找他帮忙。那哥们还是挺厉害的,我们聊了一下午,感觉清楚多了,本来揣着钱想晚上请他吃一顿,结果反而是人家请了我,很感激那个哥们,有空一定得请他。回来之后,仔细琢磨下,解决了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还是不好解释,不过这时时间只剩一个月了,得改下其他问题了。于是,开始修改文章,把所有问题都一个一个过,只要评审提出的都按评审的意见仔细修改,包括一丁一点的小细节。由于我投稿时没抱多大希望,因此有很多小错误没有注意,这次一点点的仔细抠,从逻辑到语法,中间找了个老外和我一个GRE考分很高的师弟帮我修改语法。而且,用ORIGIN把我原来用EXCEL画的图重新画了一遍,感觉漂亮了许多。根据小木虫上大牛们的意见,加上了误差棒,把文章重新梳理了一篇,把该加的加上,把该去的去掉,有问题就去小木虫上发帖提问,得到了网友很大的帮助。修改后,感觉文章比以前像样多了,心态也逐渐平和,当时想即使这篇文章不录用,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文章修得差不多了,再重头看另一个问题,发现还是不好解决,天天在想,查文献,还是没解决。时间没几天了,当时急得不行,都想请求编辑延期了。最后,终于在修回前二天的晚上三四点钟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方法应该可以,于是憋到天亮,天一亮,七点钟就跑到实验室查资料,发现这个方法是可以的,做实验,确认,又重新修改了文章。终于压着期限提交了修回稿。
修回之后,这时态度和原来不一样了,天天查邮件,急得不行,结果三个月过去了还是with editor。没办法,又重新写了封催稿信,在我搜催稿信模版的时候,发现一个和我的情况完全一样的,几乎没怎么修改就发出去了。编辑动作依然那么迅速,晚上11点邮件通知:“I am pleased to confirm that your paper ****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当时心情极爽。我的第一篇SCI文章产生了,其中有很多感慨,也很感激小木虫网友的帮助。
另外,在收到大修意见的时候,我一直在查大修文章中的概率,我相信有许多收到大修意见的同学也会很在意这个问题。实际上,既然编辑给大修,文章一定有可取之处,但是中不中主要看你是否能解决问题,如果能把问题解决了,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我想基本上会中的。